鉴赏 & 收藏

联络我们

返回前页

 

藏品:宣德霁蓝釉玉壶春瓶

 

霁蓝釉玉壶春瓶

高:  7 5/8"  宽: 4"    : 265 grams.

拍自Nov 2, 2013年美国拍卖会

特点:霁蓝釉玉壶春瓶造型传世品中少见。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桔皮釉面"(宣德蓝釉特点)蓝釉色深沉,以釉色取胜。

宣德蓝釉(又称宝石蓝、霁蓝等)。

Antique Chinese blue glazed yuhuchunping pear form vase. Circa Ming Dynasty period, 16th/17th century. Measures 7 5/8" height x 4" diameter (19.3cm x 10.1cm). Total weight of 265 grams.

 

霁蓝釉:

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得多、珍贵得多的重要原因。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宣德蓝釉特点是桔皮釉面。此蓝釉玉壶春瓶特征明显,釉面有自然磨损老化外观,并可见铁锈斑。蓝釉有混浊感,釉质又有“宝石蓝”之称。

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

宣德霁蓝釉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足内露胎,足端平切,内见旋削痕。

底细砂胎(永宣时期的胎质特征),胎白质干,底部无款。

单色釉断代证据面狭窄,因此就从橘皮纹和底足着手为其断代。

据耿宝昌先生介绍,明代宣德朝瓷器最显著的釉面特点是“橘皮纹”,明代其他各朝的瓷器都无这一特征,其他各朝的瓷器釉面都较平静润泽,明宣德朝的霁蓝釉也是“橘皮纹”釉面。这件瓷器的“橘皮纹”跟宣德霁蓝釉特征相同。

另据耿宝昌先生介绍,宣德瓷器往往有略塌底现象,也与这件瓷器相符。虽此瓶无款,但由以上几点,此瓶可定位于明宣德。 

在造型上,通常明早期的壶颇具元风,玉壶春瓶造型浑厚圆润,腹颈间过渡很快,与元代的玉壶春瓶极其相似;明中后期则上追宋人意趣,造型反而修长挺拔了。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汉族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提起孔雀蓝釉瓷,人们便会想起2004年香港苏富比的春季艺术品拍卖, 此场拍卖的重头戏是286号明宣德孔雀蓝釉盘,1238.24万港币的拍卖成绩,成为单色釉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无论是宣德官窑还是民窑,此蓝釉玉壶春瓶以其造型釉色及存世量少见而成为珍品。

蓝釉玉壶春瓶

高:  7 5/8"  宽: 4"    : 265 grams.

拍自Nov 2, 2013年美国拍卖

Nov 2, 2013

Elite Decorative Arts

1034 Gateway Boulevard
#106
Boynton Beach, FL 33426
United States

 

元、明、清霁蓝釉瓷器如何鉴定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