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收藏

联络我们

返回前页

 

藏品:陈鸿寿紫沙壶--仿古井阑壶 (清代) / 李宝珍款紫砂壶 (民国)

             陈鸿寿紫沙壶--仿古井阑壶 (清代)
8厘米 口径7厘米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此壶色泽赤赭,自然包浆,通体似细桔皮纹,造型古朴、端庄、典雅,短流、圆把,平盖平底。

一侧刻铭款:“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十一字精美阴刻行书,书法落款“曼生”。底款:“阿曼陀室”楷书方印。盖内顶小款:“彭年”,是与杨彭合作器。

款识简介:

1. 彭年,杨彭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名手。荆溪人,生卒不详。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作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彭年后又常与瞿应绍、朱石梅、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

2. 曼生,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阿曼陀室”款的紫砂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与书画家陈曼生(17681822)合作制作的紫砂壶。

二百年沧桑变换,曼生壶流传至今,早已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完整的全套曼生十八式,因其几乎不可求而成为一个神话。国内博物馆所藏的曼生壶,同一名称基本壶式相同,细节差异存在。曼生壶的特点:造型简洁,古朴风雅,力扫繁琐和落俗,使紫砂艺术柳暗花明,出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这种设计、制造、刻款、镌铭多人合作,与圈内作者独立研制生产出来的紫砂壶,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曼生壶”。 

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 >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3848):  款识:香蘅(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镌刻:勿轻□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RMB: 6,500,000━8,000,000

杨彭年,阳羡人,合家皆善冶陶,陈曼生作铭使为制茗壶而名益重。其女香蘅所作尤为密致,然所传不多,得者尤珍逾拱璧。此□褐壶,式雅色异,曼生自镌铭,可宝。

 

李宝珍款紫砂壶 (民国)

李宝珍 款 紫砂汉扁壶   尺寸(英寸): Height () 3 1/2 in., Width ()7 in.

基本信息 【姓名】:李宝珍 【年代】:1888-1941年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从师俞国良,为民初时期一紫砂名手.

该紫砂壶自然包浆,朴实厚重。底款:宝珍制,盖款:宝珍。

宝珍款紫砂壶质地纯正,工艺精巧脱俗,古朴典雅,包浆自然,线条流畅。壶式经典纯朴,挺匀有力,堪为壶中佳作。李宝珍款紫砂壶为现今少见藏品,有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当为珍视

该紫砂壶来自美国2013年的Altair拍卖公司。

汉扁壶。“汉扁”壶式,传世品中可见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作品,是曼生“合盘”壶式的衍变。清代邵友廷对“汉扁”壶改进而呈流线型,其养子程寿珍再改进,多被后人摹仿。程寿珍“汉扁”壶的壶把上部,跟壶体连接过渡处多了一道小弯,使壶流到壶把根部的流线更自然、舒展、流畅。“汉扁”壶体扁圆,底部圆润而丰满,肩部有圆棱折线,口与肩平顺斜倾。平盖微坡,盖边呈反弧凹线,扁圆钮如壸身缩微,腹、肩、口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大平盖,微曲流,大圈把。壶把、壶流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生动沉稳,质朴大气。

其制者李宝珍为清光绪至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师从清末无锡大师俞国良,为民国著名“三宝三根”之一,与大师吴云根相互齐名。李宝珍工治砂壶,所制茶壶朴实厚重,典雅圆润,多以“宝珍”方印为款识,此壶既为其传世佳作,工艺精湛,当为珍视。

李宝珍(1888-1941),江苏宜兴人,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师从紫砂大家俞国良,为民国壶艺高手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之一,与当时陶艺家专供于铁画轩,所制壶朴实厚重,圆融不已。传世作品极少,壶器流传多为光货。李宝珍施艺精到,甘愿受贫,也不肯制作粗货,以廉价所得谋生,制壶气韵有名师俞国良风范。1915年由宜兴利永陶器公司推荐,李宝珍、李阿时、吴云根三人应山西省长之邀,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33年宜兴紫砂兴旺之际,应江苏省长之邀,前往苏州兴办陶器厂任技师,并带一班艺徒(约50-60人),传授技艺,为时两年,后因省长调动,歇业停办,仍回蜀山,以制陶为业。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11月,日军占领蜀山一带,泥壶卖不出去,李宝珍生计窘迫,大儿子被日军抓取当劳工,身心交瘁,胃病复发,自此一病不起。1941223日病逝,被安葬于蜀山东麓龙窑前。

元畅 款 青花紫砂紫砂汉铎壶 (明朝)
尺寸(英寸): L/W/H: 6.5 x 3.5 x 4.25 in

明代有“四家”(即龚春、董翰、赵梁、元畅)及“三大”(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之说。

该紫砂汉铎壶造型古朴凝重,壶砂朴拙,壶盖厚重,壶身、壶底以及壶盖处均有“元畅”二字。名款“元畅”,二字用笔熟练。平等青料装饰,花饰以明代流行的菊花为主,青花与紫砂融为一体。紫砂用料有明显的“梨皮”特征。

明代紫砂壶流传至今已经非常少,此紫砂壶实为紫砂壶爱好者或紫砂艺术博物馆的罕见藏品。

平等青料: 色泽淡雅,产于江西乐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

该紫砂壶来自加拿大保利拍卖行(2013年拍卖)。

汉铎壶。铎,顶上有短柄的方形大铃,古建筑四角的“铁马”就是铎。铎铃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内装铜舌称金铎,内装木舌称木铎。“诗言志”,诗歌反映着民意。古代,天子派人“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就是说每到春天,天子会派专人摇着木舌之铃到各地采集民间的诗歌。古代发布政令时,“文事奋木铎”,摇着铃提醒大家。周代,掌管祭祀火烛的“司炬氏”在仲春,用木铎警告百姓小心火烛,防患火灾。“击鼓而进,鸣金而退”,最早的“鸣金”就是摇铃,后来才改为敲锣。
周后溪紫砂壶(明朝)
 

尺寸(英寸): Height () 5 in., Width ()7 in.

周后溪为明万历至崇祯年人,时大彬弟子。善制小壶,妙在质朴。

该紫砂壶以银制花鸟装饰,盖有祥云装饰,底款“大明崇祯初春周后溪制”。自然包浆,古老精制。彰显了明代制壶的高级工艺,明代紫砂壶流传至今已经非常少见,此紫砂壶实为紫砂壶爱好者或紫砂艺术博物馆的难得收藏品。

该紫砂壶来自美国2013年的Altair拍卖公司。
铜茶壶 (晚清至民国)

 

           

3848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

款识:香蘅(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盒内鉴藏印:龚心钊真赏印、陶冶性灵、瞻麓斋、龚钊秘玩(鉴藏印)

木盒签条:曼生百衲壶。怀志。

盒内书:

杨彭年,阳羡人,合家皆善冶陶,陈曼生作铭使为制茗壶而名益重。其女香蘅所作尤为密致,然所传不多,得者尤珍逾拱璧。此□褐壶,式雅色异,曼生自镌铭,可宝。丁丑正月怀希。

镌刻:勿轻□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

说明:龚心钊旧藏并题跋,配原装瘿木盒。

出版:《紫韵雅玩》P8788, 台北天地方圆杂志社,2008年。

???《陶都风宝岛情》P6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3年。

展览:“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13年。

MID-QING DYNASTY A PURPLE CLAY TEAPOT WITH XIANG HENG MARK MADE BY YANG PENGNIAN AND INSCRIBED BY MAN SHENG,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GONG XINZHAO

Note: Inscribed by Gong Xinzhao.

Illustrated: 1. Charms of Zisha Art, pp. 87-88, Taibei Tianfang Diyuan Magazine, 2008

2. Exhibition of Yixing Zisha Works of Art in Taiwan, p. 67, Yingji Tangren Crafts Publishing House, 2013

Exhjibited: 'Exhibition of Yixing Zisha Works of Art in Taiwa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2013

6×11cm

RMB: 6,500,0008,000,000

款识简介:1. 彭年,杨彭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名手。荆溪人,生卒不详。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作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彭年后又常与瞿应绍、朱石梅、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

2. 曼生,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3. 香蘅,为陈曼生儿子小曼陈宝善(道光10年卒)的斋名,钱杜(叔美)题《小曼香蘅吟馆》横卷:“蘅似葵而香,名见于骚经,古人未有图之者,余以意写之,观者不求形似可耳。”《匪石山人诗》五月上旬晤小曼于广陵(扬州)索书香蘅吟馆因题于后:“淮海一分手,频年见面稀,浮踪今复聚,吟馆旧常依,壮志君方遂,颓龄我倦飞,邗江明月夜,相与弄清辉。”

收藏者简介:

龚心钊(1870-1949),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夏圭等名家书画,宋汝窑盘,以及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等制的紫砂壶。他所藏印章,既丰且精,有自战国至六朝的铜、玉、石的官、私印章2000余方。1960年,龚心钊的后辈将珍藏的500余件文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受到市人民政府表彰。

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_det.php?ccid=967&id=133379&n=3848

西泠印社2017年春季拍卖会 >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

曼生壶的设计简洁、古朴、美观,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杨彭年的合作也就成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这在紫砂壶史上是一次重大创举,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茗壶设计。

杨彭年,字二泉,以善制茗壶著称。杨彭年是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紫砂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阿曼陀室”是西冷八大家之一的著名书画家陈洪寿为当时紫砂制壶名师杨彭年的工作室题的名。陈洪寿以“曼生”名义经常与杨彭年合作,创制了许许多多干奇百怪的紫砂壶,戏称为“曼生壶”。他们经常用“阿曼陀室”款作为“曼生壶”的印证。壶盖内或壶把下端打有“彭年”篆字小方章。偶尔,陈洪寿还在壶身上题诗,作画,写铭记,并冠上“曼生铭”等。

“阿曼陀室”款的紫砂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与书画家陈曼生(17681822)合作制作的紫砂壶。一般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彭年、凤年兄妹依样成型,再由曼生在壶上题字刻铭,世称“曼生壶”。一般壶外底有“阿曼陀室”、“桑连理馆”等印记。